关于反激话题,很多电源工程师工作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其实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篇不错的文章,供大家学习~
详解开关电源“正激”与“反激”的工作原理与区别
本文主要讲了开关电源“正激”与“反激”的工作原理和区别,具体的就随小编来看看吧。
反激式:反激式开关电源是指使用反激高频变压器隔离输入输出回路的开关电源。“反激”指的是在开关管接通的情况下,当输入为高电平时输出线路中串联的电感为放电状态;相反,在开关管断开的情况下,当输入为高电平时输出线路中的串联的电感为充电状态。
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一次和二次绕组的极性相反,这大概也是Flyback名字的由来: a.当开关管导通时,变压器原边电感电流开始上升,此时由于次级同名端的关系,输出二极管截止,变压器储存能量,负载由输出电容提供能量。 b.当开关管截止时,变压器原边电感感应电压反向,此时输出二极管导通,变压器中的能量经由输出二极管向负载供电,同时对电容充电,补充刚刚损失的能量。 反激电路的演变: 可以看作是隔离的Buck/Boost电路:
在反激电路中,输出变压器T除了实现电隔离和电压匹配之外,还有储存能量的作用,前者是变压器的属性,后者是电感的属性,因此有人称其为电感变压器,有时我也叫他异步电感……
原文链接:https://www.dianyuan.com/article/44779.html
采用反激式拓扑结构SMPS测试安全问题
电源、工业控制器、DC-DC 转换器、DC-AC 逆变器或 UPS 所运用的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均具备能效高、尺寸小和重量轻的特点。但对线路供电型开关模式电源进行测试或故障排除期间仍会面临若干难以应对的安全相关挑战,这便需要设计人员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无论是处理高电压、高温、线路隔离,还是应对最低负载要求和极高动态范围的电压测量,操作都相当有难度。本文将介绍建立一个安全的测试站所需的条件,包括实现输入功耗控制、线路隔离、宽动态范围电压测量和可编程负载控制所需的各类器件。
SMPS 测试安全问题
开关模式电源 (SMPS) 能在最短的转换时间内打开和关闭高电压,从而降低功率损耗。典型的线路供电型 SMPS 存在若干安全相关问题。
这是一个采用反激式拓扑结构的线路供电型电源。该电路的初级侧以黄色突出显示,对线路(电源)输入进行全波整流并将其应用于初级轨。这意味着若使用 120 伏线路,高压轨和低压轨之间出现的电压电平约为 340 伏,若使用 240 伏线路,该值会高于 670 伏。使用 15 伏以下电压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可能需要知悉,这些电压可能会致命,所以使用这些器件时必须格外小心。
此整流线路电压将存储于初级储能电容器 C2 上。也就是说,即使将该电源与线路断开,储能电容器上所存储的电荷还是有风险。进行故障排除前,应将电源与线路断开连接,并利用电阻器小心谨慎地对主要储能电容器放电。
开关 FET Q2 会在高压轨和低压轨之间切换。即使以高效方式运行,此晶体管也会变得很热,而且它通常会被安装在散热器上。散热器周围的测试操作员应谨慎行事,以防被烧伤。
请注意,该电源的初级和次级区段会采用反激式变压器 L2 和光隔离耦合器 Q4 进行电隔离。次级区段在负极 (-) 输出端接地,初级区段不接地。若使用接地输入仪器(如示波器)进行故障排除,这种接地方式便有问题。将示波器探头的接地连接端与电源初级侧的元件连接可能会导致短路,而且还会损坏主要元件和示波器。
SMPS 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最低负载要求才能运行;若负载不得当,电源通常会关闭……
原文链接:https://www.dianyuan.com/article/41529.html
反激开关MOS电流波形转折点的剖析
反激开关MOSFET 源极流出的电流(Is)波形的转折点的分析。
很多工程师在电源开发调试过程中,测的的波形的一些关键点不是很清楚,下面针对反激电源实测波形来分析一下。
问题一,一反激电源实测Ids电流时前端有一个尖峰(如下图红色圆圈里的尖峰图),这个尖峰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来消除或者改善?
大家都知道这个尖峰是开关MOS开通的时候出现的,根据反激回路,Ids电流环为Vbus经变压器原边、然后经过MOS再到Vbus形成回路。本来原边线圈电感特性,其电流不能突变,本应呈线性上升,但由于原边线圈匝间存在的分布电容(如下图中的C),在开启瞬间,使Vbus经分存电容C到MOS有一高频通路,所以形成一时间很短尖峰。
下面再上两个英文资料,上面的C在下图中等效于Cp或者是Ca
经分析,知道此尖峰电流是变压器的原边分布参数造成,所以要从原边绕线层与层指尖间着手,可以加大间隙来减少耦合,也可以尽量设计成单层绕组。
例如变压器尽量选用Ae值大的,使设计时绕组圈数变少减少了层数,从而使层间电容变小。也可减少线与线之间的接触面,达到减少分布电容的目的。如三明治绕法把原边分开对此尖峰有改善,还能减少漏感。当然,无论怎样不能完全避免分布电容的存在,所以这个尖峰是不能完全消除的。并且这个尖峰高产生的振荡,对EMI不利,实际工作影响倒不大。但如果太高可能会引起芯片过流检测误触发。
所以电源IC内部都会加一个200nS-500nS的LEB Time,防止误触发,就是我们常说的消隐。
问题二,开关MOS关端时,IS电流波形上有个凹陷(如下图红色圈内的电流波形的凹陷)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改善?
说这个原因之前先对比下mos漏极电流Id与mos源极电流Is的波形。
实测Id波形如下
从上面的这两个图中看出,ID比IS大一点是怎么回事?其实Is 是不等于Id的,Is = Id+Igs(Igs在这里是负电流,Cgs的放电电流如下图),那A,B 两点波形,就容易解释了……
原文链接:https://www.dianyuan.com/article/39892.html
一种UC3842在反激电路中炸管的情况分析
UC3842的经典程度自是不用小编多说,很多经典的设计都是利用这款芯片为基础的。因此对于新手来说,很多人也会选择UC3842来进行入门的学习。在反激电源当中,UC3842是最为常见的核心器件,因此UC3842在反激开关电源中出现的问题也最多。本文就为大家分析一种UC3842在反激开关电源中上电后炸管的情况。
在使用UC3842制作反激开关电源时,在测试过程中出现了上电保险管爆炸的现象。即便增加了软起动也无济于事,甚至修改变压器参数也没有效果。这种情况应该怎么解决?图1为原理图,图2为PCB图,磁芯为EI28。
图1 结构图
图2 PCB图
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将保险去掉,用直流稳压电源给3842单独供电,直到将系统调试稳定再恢复反馈供电绕组继续调试。输入端不要直接220V,需要通过一个调压器来缓冲,再接低电压后慢慢上电。这样方便能够慢慢找出错误发生的真正原因。
经过仔细的寻找,可以发现原因是R25损坏,R25就是与C22构成RC滤波的那个电阻。其损坏的结果就是芯片就没法进行电流检测,也可以解释之前为什么没有驱动波形。
这种错误情况的发生往往伴随变压器的啸叫,而且带载能力也会减弱。此时ds电容可以吸收MOS关断时候引起的杂波,会使纹波变好,但是效率会出现下降……
原文链接:https://www.dianyuan.com/article/34958.html
一种以VIPER22A为基础的反激打嗝情况
由于其高度的集成性,VIPER22A能够以极小的体积为前提来帮助开发者降低成本,简化电路设计。因此很多开发者都喜欢在电路设计中使用VIPER22A,但随着使用面积的广泛,以VIPER22A为基础的电路设计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就将针对VIPER22A当中一种反激开关电源的打嗝问题进行分析。
本例是使用VIPER22A做的5V开关电源,通电在4.6V-5V之间阶梯上升(反复),TL431在2.2V-2.5V之间跳动,芯片电压在8V-12V跳动,但是当接上20R负载在E4两端时5V输出便恢复正常。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不是因为供给芯片的辅助绕组电压不够?
将R6改成390R,R11改成150R之后,输出就变成了稳定的6V(空载或带载),此时变压器打嗝现象也停止。
图1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那就是直接短接R10,做出这个改动就能使电路恢复正常,那么关于R6的改动呢?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增加匝数,它最低是8.4V,只不过启动时要冲过14.5V才能正常工作,在正常工作下VDD电压越低越好,有利于电源功耗降低。
辅助绕组的输出电压不但和匝比有关,还和当前的占空比有关,空载时占空比减到最小,辅助绕组输出电压无法维持正常工作,只有当带载后占空比增大,辅助绕组输出电压才能维持正常工作。增加辅助绕组匝数后,在空载的时候就能输出正常电压。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是否对于VIPER22A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呢?当然,VIPER22A的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出现打嗝的原因不仅仅是这一种,还有很多原因都会造成打嗝现象的发生。本文只是针对其中的一种情况进行了举例分析,如果在设计中真的出现了类似的错误,那么大家便可以参考文中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原文链接:https://www.dianyuan.com/article/34957.html
实例讲解 VIPER22A反激电路全部击穿的解决
VIPER22A是一款拥有高度整合性的芯片,因此很多人在设计之初都会选择这款芯片。当然在开关电源中这款芯片的应用也同样十分广泛。但应用广泛所带来的现象就是人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是VIPER22A产生的,但也都与VIPER22A有关。本文就将对于一种VIPER22A在反激开关电源的设计错误进行实例分析。
开关电源原理图如图1。
图1
变压器参数:
工作频率:60KHz;
磁芯研磨中柱,气隙:0.17mm(参考值);
最大磁通密度:500V,0.5A,小于0.25T;
N1:160T,2UEW,0.2*1C,密绕4层,2层与2层之间加绝缘纸或者绝缘胶带隔离(参考);
N2:11T,2UEW,0.5*1C;
N3:13T,2UEW,0.2*1C;
不同线圈之间包3层绝缘纸或绝缘胶带隔离。
成品参数:
1-3:电感量(1kHz/1V)2.8-3.5Mh;
1-3:直流电阻<=4Ohm;
问题的提出
在上电时(AC250V),VIPER22A的PIN1到PIN4全部熔断,整流桥全部击穿,初步怀疑是上电时滤波电容的ESR冲击造成,后来在输入单相零线上加了10欧的NTC电阻。但随后出现了新的问题。
在对以上的问题进行解决之后,第二个问题诞生了。在加装防止ESR冲击的措施后,在实验中进行断电后等待大概10s,再次上电(AC220V),VIPER22A的PIN1-PIN4全部熔断,整流桥全部击穿,变压器正反馈绕组上的整流管D2击穿,连接该端的光耦也出现损坏。这个问题是不是变压器漏感没有得到抑制,或充分吸收造成的呢?
下图是VIPER22A的原理简图和引脚图:
图2VIPER22A的原理简图
图3VIPER22A引脚图
这个问题看似复杂,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基础类问题,想要解决并不困难。熟悉开关电源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在开关电源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加上“震荡”否则就会产生直通,直接造成电路炸毁。本文的案例似乎并没有对震荡进行设置。并且引脚和变压器也有接反的迹象。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基础知识在电路设计初期是多重要。遗漏任何知识点都有可能造成电路的设计失败。本文对于一种VIPER22A反激开关电源电路设计情况中发生的错误进行了分析,并最终给出了解决的方法……
原文链接:https://www.dianyuan.com/article/34558.html
意犹未尽,查看更多精彩文章→→https://www.dianyuan.com/eestar/
更多精彩内容→→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到此这篇反激式电路原理(反激电路工作原理视频)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jszy-jszl/80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