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完集成运放之后,是不是觉得电路也不难?我把负输入端接地,正输入端接信号,那输出端不就是放大之后的信号吗?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不信请看我们的仿真:
我们输入的信号峰峰值为100mV,频率为1kHz,按照我们预想的,会得到一个频率1kHz的峰峰值很大的正弦波输出,但仿真下来却发现,输出的竟然是一个方波!这是因为运放的特性:正输入大于负输入(0),直接变成正电源电压;小于负输入,则变为负电压。示波器显示的峰峰值为±3V,而不是±5V,是因为运放内部其他电路的电压降。
虽然方波的频率也为1kHz,但得到的输出却丢失掉了正弦波这一稳定的信息波形,显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那怎么做才能正确无误地放大呢?
2.这就需要了解一下反馈的概念:
在电子电路中,所谓反馈,是指将电路输出电量(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反馈网络,用一定的方式送回到输人回路,以影响输人、输出电量(电压或电流)的过程。反馈体现了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反作用。
反馈信号送回到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与原输人信号共同作用后,对净输人信号的影响有两种效果:一种是使净输人信号量比没有引人反馈时减小了,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另一种是使净输人信号量比没有引入反馈时增加了,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在放大电路中一般引入负反馈。负反馈就是为了降低理想运放的增益,让它不要把信号放大至饱和。我们一般通过电阻和电容构成反馈网络,无源器件更加稳定且有利于计算。
3.好的,那我们现在加上反馈电阻,引入负反馈,再来仿真一下:
可以清楚地看到,引入反馈回路R1,R2后,输出信号是频率1kHz,峰峰值为4V的正弦信号,运放在不改变波形的前提下成功放大了信号!这是负反馈的情况:正信号输入,信号被放大到正电压,正电压由反馈回路到达负输入端,大于正输入,极性反转,电路输出一个小于负电压的负信号…最后稳定时,放大倍数便只与电阻值有关了,具体后续再讲。
4.倘若引入正反馈,信号越来越大,那么就一定会饱和(如下图所示),这在后面也会用到。不过在信号处理电路中,只会用到负反馈。
5.反馈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提高增益的稳定性
②减小非线性失真
③抑制反馈环内噪声
④改变电路输入、输出阻抗
原因和推导见课本,不再细究
小结:本文我们从运放的角度讲解了为什么要用到反馈,毫不夸张的说,正是有了反馈,才有了稳定输出放大信号的模拟放大电路,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后续我们继续利用仿真软件Multisim讲解模拟电路中常见的运放电路,下期再见。
到此这篇反激电路(反激电路vds波形分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jszy-jszl/39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