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
在 中实现如下函数:
1.cache结构体:
1.根据读的要求设置了tag , valid_bit , dirty_bit; 根据回的要求设置了dirty_bit。
2.根据主存地址划分:
- cache有16KB(2^14) , 主存大小有32KB(2^15) ,块大小有2^6 bit , 且是按四路组相联来处理的;
- 那么块内偏移为6位 ,cache行号有2^8行(因为14 - 6 = 8,cache容量处以每个块的大小)。
- 因为是四路组相联,所以cache组数等于cache行号处以每组的行数(4),即2(8-2)=26;
- 那么现在主存地址有15位:tag = 15 -块内偏移长度(6) - cache组号(6)= 3。
2.init_cache()函数:
- 很简单,就是算出cache的总行数;
- 遍历所有的cache行,将每个cache行的有效位和脏位置0;
3.uint32_t cache_read(uintptr_t addr)函数:
1.总思路:
分为三个部分:主存地址进来
若命中:
(1)按主存地址先访问cache,如果命中,返回数据;
若不命中:
(2)在cache中找空闲行,即判断valid_bit是否为0,如果为0,则将此cache行作为新的读入的数据存放的地方;
(3)如果该cache组是全部满的,即所有的valid_bit为1,那么随便取一行,此时先判断脏位是否为1,为1的话就将当前的cache行先写回主存,再则将此cache行作为新的读入的数据存放的地方;
2.分情况说明:
4. cache_write(uintptr_t addr, uint32_t data, uint32_t wmask) 函数:
1.总思路:
分为三个部分:主存地址进来,和读的函数是一样的。
若命中:
(1)按主存地址先访问cache,如果命中,则将掩码对应的偏移处的值修改;
若不命中:
(2)在cache中找空闲行,即判断valid_bit是否为0,如果为0,则将此cache行作为新的读入数据的地方,并将掩码对应的偏移处的值修改;
(3)如果该cache组是全部满的,即所有的valid_bit为1,那么随便取一行,此时先判断脏位是否为1,为1的话就将当前的cache行先写回主存,再则将此cache行作为新的读入的数据存放的地方 , 并将掩码对应的偏移处的值修改;
2.分情况说明:
这里调用到了一个cache_alter()函数,作用是设置掩码对应的偏移处的值修改:
- 在这里说明一下,因为那个mem_read()和mem_write()函数的第二个参数,即数据区的参数都是uint8_t的,所有设置数据区的时候都是按一个一个字节来存,但这样就造成了很不方便的地方,每次将数据返回时要把四个字节拼在一起,每次写完了之后还要将每个字节分散开写回到cache的数据区,真的很不方便。
- 在对比uncache_read的时候那个*p来了这么一个秒操作,( Data & (~wmask) ) | (data &wmask)这个也是仿照着它写的,就是掩码的地方修改,其它非掩码的字节不变。原来还傻傻地把掩码分情况讨论了。
- 最后改完之后,再分散到cache数据区的每个字节。
截图:
1.数据对齐和存储层次结构:
因为对齐的话更有利于访存的进行;比如int类型的数是按四字节对齐的,如果没有对齐,它是紧凑排列的话每次访存都要从头开始一个一个依次查询,时间消耗变大。就好像链表和数组,链表是没有对齐的,每次访存都要从链表头开始;而数组只要知道它的首地址和访存第几个,就可以计算出访存地址。
这可太多了:
1.写回的时候误用了新的cache行的主存块号:
这是有点隐晦的错误了,就是在写了之后就会给报错,在随机替换的时候错了,那这就是写回的时候有问题,写错地方了,改了之后就是把旧的主存块号拼出来,用它。
2.随即替换时写的顺序错了:
原来被绕进去了,是应该先写回主存块呢,还是先写进cache行,再写回主存块呢?为什么会这样,那原来那块如果改过怎么办?于是明白了应该先写回再装入新的。
3.数据区的大小设置:
这就太坑了,因为mem_read和write函数入口参数类型的误导,致使我们做了很多单字节转四字节和四字节转单字节的操作,好烦心好累,明明可以强制类型转化,最后才发现。
这就是写回的时候有问题,写错地方了,改了之后就是把旧的主存块号拼出来,用它。
2.随即替换时写的顺序错了:
原来被绕进去了,是应该先写回主存块呢,还是先写进cache行,再写回主存块呢?为什么会这样,那原来那块如果改过怎么办?于是明白了应该先写回再装入新的。
3.数据区的大小设置:
这就太坑了,因为mem_read和write函数入口参数类型的误导,致使我们做了很多单字节转四字节和四字节转单字节的操作,好烦心好累,明明可以强制类型转化,最后才发现。
爽。
到此这篇读取pcap文件中的csi(读取parquet文件)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rfx/14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