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分割线之前:为什么作为一个seo要学习这个,合肥SEO竞争压力这么大吗?其实仅仅对于搜索优化本身,css和js之类的了解使用方法就完全足够,之所以不断充电,是希望自身能够武装起更多的武器!面对困难,迎男而上,对不起是迎难而上!只要足够强大,问题就难不倒我!
伪元素和伪类从字面理解就是假的元素和假的类。
伪元素选择器作用:
为某个元素的前面或者后面添加子元素。
格式:
标签::before{属性: 值;}。在标签之前添加子元素
标签::after{属性: 值;}。在标签之后添加子元素
content:在伪元素选择器中代表内容;
visibility: hidden:将伪元素选择器隐藏
p.test1{
...
}
a:hover{
...
}
p::before{
...
}
p{
...
}
<p class="test1">test1</p>
<p class=""test2>test2</p>
<a href=http://www.seoerl.com/website/"...">tag a</a>
CSS3伪元素选择器的使用
一、 ::first-letter 第一个字
二、 ::first-line 第一行(以浏览器为准的第一行)
三、 ::selection 被选中的字行(鼠标选中的字段)只能向 ::selection 选择器应用少量 CSS 属性:color、background、cursor 以及 outline。
四、::before 和 ::after
1. 必须带一个属性content
2.在内部内容的前面或者后面插入内容
<div>必须带一个属性content</div>
div::before {
content: "我是插入的内容";
background: #572eb8;
}
3.当插入的内容定义宽高和其他属性时,其实就是一个盒子(必须通过display转换,因为默认是一个行内元素)。
<body>
<div>盒子1</div>
</body>
div{
width: 500px;
height: 500px;
border: 1px solid #000;
}
div::before{
content: "插入的盒子";
display: block;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rgb(211, 29, 29);
}
4.上述可以解释清除浮动的后面两种方法,单伪元素法和双伪元素法
最后,我们用通俗的方法理解伪类选择器和伪元素选择器是什么!
元素选择器:如上面的p{},实实在在的存在的元素。
伪元素选择器:dom中不存在的元素,仅仅是css中用来渲染,添加一些特殊效果的,比如p::before,选择p标签(真元素)前面的假元素(伪元素,p标签前面没有元素,只是假设有)
类选择器:真实有的类,我们自己正儿八经定义的类,如p.test1,选择p标签(元素选择器)具有类test1的所有元素,这个类是具体的,形象的,看得见的
伪类选择器:一个概念上的类,不是我们定义的,是抽象的。如a:hover,选择a标签(元素选择器)中具有鼠标悬停类的所有元素,这个类是抽象的,不是我们自己定义的,再如first-child,选择第一个,选择具有这个类性质的所有元素,“第一个”,这个类就抽象了,我们没必要定义一个第一个这样的类.
注:CSS元素的优先级
不同级别:!important > 内联样式 > ID选择器 > 类选择器(属性选择器、伪类选择器)> 元素选择器(伪元素选择器)> 通配符选择器
同一级别
(1)同一级别中后写的会覆盖先写的样式
(2)同一级别css引入方式不同,优先级不同
排序:内联(行内)样式 > 内部样式表 > 外部样式表 > 导入样式(@import)
到此这篇css3伪元素选择器(伪元素选择器selection)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qdhtml/7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