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大数据架构 > 正文

大气分层图中短波是什么(大气层吸收短波还是长波)



对流层臭氧(O3)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为对流层内O3前体物的光化学反应,而通过平流层入侵过程输送的O3在对流层O3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大约在5%–15%之间,但是这些平流层O3有多少能够最终到达近地面,目前研究甚少,因此来自平流层O3这一天然源在地面O3污染中的作用和传输机理尚不明确。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郄秀书团队同福建师范大学陈志雄副教授(2020年大气所博士毕业)和柳竞先教授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阐述了典型强天气过程中平流层空气团下沉到地面(简称SITS)的传输路径和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并基于地面观测资料构建了SITS识别算法,首次量化了我国近地面O3污染中来自平流层O3天然源的贡献。近年来,我国O3浓度呈现增加趋势,这些研究将为O3污染问题中气象因素的贡献(如平流层入侵)以及沙尘暴过程中空气质量变化提供新的视角。

平流层入侵在冬末春初发生频率高,并常和切断低压等气旋性环流相伴随。2021年春季,在强大的蒙古气旋作用下,强沙尘暴接连侵袭华北地区,研究团队发现在地面沙尘气溶胶迅速上升的过程中,地面O3浓度异常升高。基于观测资料和轨迹模型发现,强沙尘暴过程中伴随出现了平流层气团入侵事件,平流层空气沿西北路径传入华北地区,在垂直方向上其高度不断降低并最终达到地表,使得地面O3浓度平均升高5.6 ppbv,相对增幅达22%,而CO、NO2和SO2等气体浓度则为正常值的一半,从而揭示了春季蒙古气旋作用下伴随沙尘暴发生的平流层O3入侵过程及其对地面大气成分的影响。

2021年夏季山东滨州人工引雷实验期间,研究团队还曾观测到了一次剧烈的平流层入侵过程。此次过程中,引雷站点观测显示在10分钟内O3浓度升高了40-50 ppbv,并达到了污染量级,而CO浓度则剧烈降低,仅为背景浓度的一半。结合国家环境监测数据、气象探空、卫星资料以及中尺度WRF模式和轨迹模型,发现此次平流层入侵的发生受到台风和雷暴的共同作用,雷暴尾部入流将边界层顶的平流层气团携带至地面,实现了平流层气团接地的最后一步。

上述研究从个例分析的角度阐述了SITS对大气成分变化造成的影响。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针对SITS这类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闪电气象学上发现闪电频数跃增(Lightning Jump)可以较好表征雷暴云突发增强带来的影响。以此为灵感,并结合已有的平流层个例研究特征,研究团队开发了利用地面O3跃增和CO骤降构建了平流层入侵的识别算法,基于我国地面空气监测站点逐小时资料识别出SITS事件,首次量化了SITS事件的三个关键指标: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入侵强度,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平流层O3这一自然源对我国地面O3浓度演变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相关研究分别以Concurrence of high dust aerosol and stratosphere-intruded ozone pollution in super sandstorms为题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以Stratospheric influence on surface ozone pollution in China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以Transport of substantial stratospheric ozone to the surface by a dying typhoon and shallow convection为题发表在ACP上。


图1 平流层空气团下沉到地面(简称SITS)概念图
上述研究由大气所和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完成,论文第一作者为陈志雄副教授,大气所郄秀书究员和福建师范大学柳竞先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LAGEO开放课题项目的资助。

【论文信息】

1.Chen, Z., Liu, J.*, Qie, X. *, et al. Stratospheric influence on surface ozone pollution in China,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8406-x

2.Chen, Z., Liu, J. *, Qie, X. *, et al. Concurrence of high dust aerosol and stratosphere-intruded ozone pollution in super sandstorms, Science Bulletin, 2024.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4.04.046

3.Chen, Z., Liu, J. *, Qie, X. *, et al. Transport of substantial stratospheric ozone to the surface by a dying typhoon and shallow convection,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22. https://doi.org/10.5194/acp-22-8221-2022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


到此这篇大气分层图中短波是什么(大气层吸收短波还是长波)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 工具类图书名称(工具类图书名称大全)2025-04-07 19:18:06
  • 时钟代码(时钟代码大全)2025-04-07 19:18:06
  • 程序员简单代码大全(程序员代码指南)2025-04-07 19:18:06
  • 泰拉瑞亚时间指令代码大全(泰拉瑞亚指令代码大全手游)2025-04-07 19:18:06
  • 时钟代码大全软件(时钟代码大全软件免费)2025-04-07 19:18:06
  • 存储工程师面试题目(存储工程师面试题目大全)2025-04-07 19:18:06
  • 字体图标怎么设置大小尺寸(图标字体怎么调大小)2025-04-07 19:18:06
  • fontawesome字体图标库(fontawesome图标大全)2025-04-07 19:18:06
  • ceph存储架构(cephrbd存储)2025-04-07 19:18:06
  • 十大至高大道法则顺(天道十大至高法则)2025-04-07 19:18:06
  • 全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