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 有 bridge、none、host、container 四种网络模式,提供网络隔离、端口映射、容器间互通网络等各种支持,下面开门见山地直接介绍这四种网络模式。
这四种网络模式可以通过启动容器的时候指定,其命令或参数个数如下:
这四种模式可以理解成 Docker 怎么虚拟化容器的网络,隔离程度和共享程度。
使用 Docker 创建一个 bridge 模式的容器命令格式如下:
bridge 模式称为网桥模式,首先 Docker 会在主机上创建一个名为 docker0 的虚拟网桥,这个虚拟网络处于七层网络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每当创建一个新的容器时,容器都会通过 docker0 与主机的网络连接,docker0 相当于网桥。
使用 bridge 模式新创建的容器,其内部都有一个虚拟网卡,名为 eth0,容器之间可以通过 172.17.x.x 相互访问。
一般情况下,网桥默认 IP 范围是 172.17.x.x ,可以在宿主机执行 ifpconfig 命令查看所有网卡,里面会包含 Docker 容器的虚拟网卡,可以查看某个容器的 ip。在容器中,也可以使用 ifconfig 命令查看自身的容器 ip:
可以看到,此容器的 ip 是 172.17.0.2。
使用了 bride 创建的容器,其网络与主机以及其他容器隔离,以太网接口、端口、路由表以及 DNS配置 都是独立的。每个容器都好像是一个独立的主机 ,这便是 bridge(网桥)的作用。但是因为 docker0 的存在,对于容器来说,可以通过 ip 访问别的容器。
容器1 可以通过 172.17.0.3 访问容器2,同样,主机也可以使用这个 ip 访问容器2 中的服务。
[Error] 提示
bridge 模式 是默认模式,即使是 使用 命令启动容器,也会创建一个虚拟 IP。
这种网络模式下容器只有 lo 回环网络,没有其他网卡,这种类型的网络没有办法联网,外界也无法访问它,封闭的网络能很好地保证容器的安全性。
创建 none 网络的容器:
host 模式会让容器与主机共享网络,此时映射的端口可能会生产冲突,但是容器的其余部分(文件系统、进程等)依然是隔离的,此时容器与宿主机共享网络。
container 模式可以让多个容器之间相互通讯,即容器之间共享网络。
首先启动一个 A 容器,A 一般为 bridge 网络,接着 B 使用 连接到 A 中,使用 A 的虚拟网卡,此时 A、B 共享网络,可以接着加入 B、C、D 等容器。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到此这篇docker网络模型(docker网络的四种模式)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haskellbc/55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