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进程控制块 (Process Control Block, PCB) 描述进程的基本信息和运行状态,所谓的创建进程和撤销进程,都是指对 PCB 的操作。
下图显示了 4 个程序创建了 4 个进程,这 4 个进程可以并发地执行。
线程是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
一个进程中可以有多个线程,它们共享进程资源。
和浏览器是两个进程,浏览器进程里面有很多线程,例如 HTTP 请求线程、事件响应线程、渲染线程等等,线程的并发执行使得在浏览器中点击一个新链接从而发起 HTTP 请求时,浏览器还可以响应用户的其它事件。
Ⅰ 拥有资源
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但是线程不拥有资源,线程可以访问隶属进程的资源。
Ⅱ 调度
线程是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在同一进程中,线程的切换不会引起进程切换,从一个进程中的线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中的线程时,会引起进程切换。
Ⅲ 系统开销
由于创建或撤销进程时,系统都要为之分配或回收资源,如内存空间、I/O 设备等,所付出的开销远大于创建或撤销线程时的开销。类似地,在进行进程切换时,涉及当前执行进程 CPU 环境的保存及新调度进程 CPU 环境的设置,而线程切换时只需保存和设置少量寄存器内容,开销很小。
Ⅳ 通信方面
线程间可以通过直接读写同一进程中的数据进行通信,但是进程通信需要借助 IPC。
在操作系统中,是⽤进程控制块(process control block,PCB)数据结构来描述进程的。
PCB 是进程存在的唯⼀标识,这意味着⼀个进程的存在,必然会有⼀个 PCB,如果进程消失了,那么 PCB 也会随之消失
我们熟知了进程的状态变迁和进程的数据结构 PCB 后,再来看看进程的创建、终止、阻塞、唤醒的过程,这些过程也就是进程的控制。
第三种是多对多的关系,也就是多个⽤户线程对应到多个内核线程:
说说在单核 CPU 系统中常见的调度算法。
非抢占式的调度算法,按照请求的顺序进行调度。
有利于长作业,但不利于短作业,因为短作业必须一直等待前面的长作业执行完毕才能执行,而长作业又需要执行很长时间,造成了短作业等待时间过长。
FCFS 对长作业有利,适用于 CPU 繁忙型作业的系统,而不适用于 I/O 繁忙型作业的系统。
非抢占式的调度算法,按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顺序进行调度。
长作业有可能会饿死,处于一直等待短作业执行完毕的状态。因为如果一直有短作业到来,那么长作业永远得不到调度。
比如,一个长作业在就绪队列等待运行,而这个就绪队列有非常多的短作业,那么就会使得长作业不断地往后推,周转时间变长,致使长作业长期不会被运行。
最短作业优先的抢占式版本,按剩余运行时间的顺序进行调度。 当一个新的作业到达时,其整个运行时间与当前进程的剩余时间作比较。如果新的进程需要的时间更少,则挂起当前进程,运行新的进程。否则新的进程等待。
为每个进程分配一个优先级,按优先级进行调度。
为了防止低优先级的进程永远等不到调度,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等待进程的优先级。
交互式系统有大量的用户交互操作,在该系统中调度算法的目标是快速地进行响应。
将所有就绪进程按 FCFS 的原则排成一个队列,每次调度时,把 CPU 时间分配给队首进程,该进程可以执行一个时间片。当时间片用完时,由计时器发出时钟中断,调度程序便停止该进程的执行,并将它送往就绪队列的末尾,同时继续把 CPU 时间分配给队首的进程。
时间片轮转算法的效率和时间片的大小有很大关系:
- 因为进程切换都要保存进程的信息并且载入新进程的信息,如果时间片太小,会导致进程切换得太频繁,在进程切换上就会花过多时间。
- 而如果时间片过长,那么实时性就不能得到保证。
一个进程需要执行 100 个时间片,如果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那么需要交换 100 次。
多级队列是为这种需要连续执行多个时间片的进程考虑,它设置了多个队列,每个队列时间片大小都不同,例如 1,2,4,8,…。进程在第一个队列没执行完,就会被移到下一个队列。这种方式下,之前的进程只需要交换 7 次。
每个队列优先权也不同,最上面的优先权最高。因此只有上一个队列没有进程在排队,才能调度当前队列上的进程。
可以将这种调度算法看成是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和优先级调度算法的结合。
进程同步与进程通信很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在于:
- 进程同步:控制多个进程按一定顺序执行;
- 进程通信:进程间传输信息。
进程通信是一种手段,而进程同步是一种目的。也可以说,为了能够达到进程同步的目的,需要让进程进行通信,传输一些进程同步所需要的信息。
每个进程的用户地址空间都是独立的,一般而言是不能互相访问的,但内核空间是每个进程都共享的,所以进程之间要通信必须通过内核。
管道是通过调用 pipe 函数创建的,fd[0] 用于读,fd[1] 用于写。
它具有以下限制:
- 只支持半双工通信(单向交替传输);
- 只能在父子进程或者兄弟进程中使用。
FIFO
也称为命名管道,去除了管道只能在父子进程中使用的限制。
FIFO 常用于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中,FIFO 用作汇聚点,在客户进程和服务器进程之间传递数据。
相比于 FIFO,消息队列具有以下优点:
消息队列可以独立于读写进程存在,从而避免了 FIFO 中同步管道的打开和关闭时可能产生的困难;
避免了 FIFO 的同步阻塞问题,不需要进程自己提供同步方法;
读进程可以根据消息类型有选择地接收消息,而不像 FIFO 那样只能默认地接收。
它是一个计数器,用于为多个进程提供对共享数据对象的访问。
允许多个进程共享一个给定的存储区。因为数据不需要在进程之间复制,所以这是最快的一种 IPC。
需要使用信号量用来同步对共享存储的访问。
多个进程可以将同一个文件映射到它们的地址空间从而实现共享内存。另外 XSI 共享内存不是使用文件,而是使用内存的匿名段。
与其它通信机制不同的是,它可用于不同机器间的进程通信。
针对 TCP 协议通信的 socket 编程模型
针对 UDP 协议通信的 socket 编程模型
针对本地进程间通信的 socket 编程模型
互斥和同步的区别
对临界资源进行访问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
为了互斥访问临界资源,每个进程在进入临界区之前,需要先进行检查。
- 同步:多个进程因为合作产生的直接制约关系,使得进程有一定的先后执行关系。
- 互斥:多个进程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进程能进入临界区。
信号量(Semaphore)是一个整型变量,可以对其执行 down 和 up 操作,也就是常见的 P 和 V 操作。
- down : 如果信号量大于 0 ,执行 -1 操作;如果信号量等于 0,进程睡眠,等待信号量大于 0;
- up :对信号量执行 +1 操作,唤醒睡眠的进程让其完成 down 操作。
down 和 up 操作需要被设计成原语,不可分割,通常的做法是在执行这些操作的时候屏蔽中断。
如果信号量的取值只能为 0 或者 1,那么就成为了 互斥量(Mutex) ,0 表示临界区已经加锁,1 表示临界区解锁。
使用信号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问题描述:使用一个缓冲区来保存物品,只有缓冲区没有满,生产者才可以放入物品;只有缓冲区不为空,消费者才可以拿走物品。
因为缓冲区属于临界资源,因此需要使用一个互斥量 mutex 来控制对缓冲区的互斥访问。
为了同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需要记录缓冲区中物品的数量。数量可以使用信号量来进行统计,这里需要使用两个信号量:empty 记录空缓冲区的数量,full 记录满缓冲区的数量。其中,empty 信号量是在生产者进程中使用,当 empty 不为 0 时,生产者才可以放入物品;full 信号量是在消费者进程中使用,当 full 信号量不为 0 时,消费者才可以取走物品。
注意,不能先对缓冲区进行加锁,再测试信号量。也就是说,不能先执行 down(mutex) 再执行 down(empty)。如果这么做了,那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生产者对缓冲区加锁后,执行 down(empty) 操作,发现 empty = 0,此时生产者睡眠。消费者不能进入临界区,因为生产者对缓冲区加锁了,消费者就无法执行 up(empty) 操作,empty 永远都为 0,导致生产者永远等待下,不会释放锁,消费者因此也会永远等待下去。
使用信号量机制实现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需要客户端代码做很多控制,而管程把控制的代码独立出来,不仅不容易出错,也使得客户端代码调用更容易。
c 语言不支持管程,下面的示例代码使用了类 Pascal 语言来描述管程。示例代码的管程提供了 insert() 和 remove() 方法,客户端代码通过调用这两个方法来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管程有一个重要特性:在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进程使用管程。进程在无法继续执行的时候不能一直占用管程,否则其它进程永远不能使用管程。
管程引入了 条件变量 以及相关的操作:wait() 和 signal() 来实现同步操作。对条件变量执行 wait() 操作会导致调用进程阻塞,把管程让出来给另一个进程持有。signal() 操作用于唤醒被阻塞的进程。
使用管程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忙等待锁(自旋锁)
无等待锁
操作系统是如何实现 PV 操作的呢?
PV 操作如何使用的呢?
感觉小林这方面的代码不严谨,应该用互斥锁+条件变量的组合拳
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前面已经讨论过了。
五个哲学家围着一张圆桌,每个哲学家面前放着食物。哲学家的生活有两种交替活动:吃饭以及思考。当一个哲学家吃饭时,需要先拿起自己左右两边的两根筷子,并且一次只能拿起一根筷子。
下面是一种错误的解法,如果所有哲学家同时拿起左手边的筷子,那么所有哲学家都在等待其它哲学家吃完并释放自己手中的筷子,导致死锁。
为了防止死锁的发生,可以设置两个条件:
方案一
力扣多线程有这个题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方案四同样不会出现死锁,也可以两人同时进餐
允许多个进程同时对数据进行读操作,但是不允许读和写以及写和写操作同时发生。
一个整型变量 count 记录在对数据进行读操作的进程数量,一个互斥量 count_mutex 用于对 count 加锁,一个互斥量 data_mutex 用于对读写的数据加锁。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也就是说虽然给进程发送了 kill 信号,但如果进程自己定义了信号处理函数或者无视信号就有机会逃出生天,当然了 kill -9 命令例外,不管进程是否定义了信号处理函数,都会马上被干掉。
之后我会持续更新,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记得一键三连哦,点赞关注收藏,你的每一个赞每一份关注每一次收藏都将是我前进路上的无限动力 !!!↖(▔▽▔)↗感谢支持!
到此这篇操作系统 课程(操作系统课程要求掌握进程模型同步机制)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bcyy/7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