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采用LDA-BERT模型,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文本主题进行识别与分类。LDA模型用于文本预处理和特征提取,BERT模型可以增强语义理解能力,提升主题识别的准确性,自动编码器有效融合LDA与BERT生成的特征向量,形成更加全面、精确的特征表示,K-means算法则实现精准分类。该模型在金融科技文本主题识别与分类任务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为金融科技领域的文本分析提供了高效、专业的工具与方法。
关键词:金融科技;LDA-BERT模型;主题识别;分类研究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与科技交汇融合的新兴领域,正成为金融行业创新升级的核心引擎。金融科技涵盖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及智能投顾等多元领域,其快速发展不仅催生了丰富的金融业态和产品服务,同时也积累了海量的文本数据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对信息进行主题识别和分类,已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迫切需求。
主题识别与分类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关键技术,旨在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提炼主题信息,实现科学归类。然而,传统的主题识别方法,如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在处理大规模、高维度的文本数据时,往往面临精度不足、效率低下等挑战。因此,探索新的主题识别与分类方法,提高识别的精度和效率,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作为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预训练语言模型,通过在大规模语料库上的深度学习,能够捕获文本的深层语义信息,提高文本表示的准确性和效率。K-means聚类算法作为经典的无监督机器学习方法,能够根据数据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自动聚类,为数据的处理和分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因此,本研究提出基于LDA-BERT模型的金融科技领域主题识别与分类方法。该方法融合了LDA的主题建模能力、BERT的语义表征优势以及K-means的聚类特性,旨在实现对金融科技领域文本数据的精准主题识别和高效分类。
一、相关理论分析
(一)LDA主题模型
LDA主题模型是一种高效的无监督学习算法,旨在从海量的文本数据中自动提取潜在的语义主题,该模型的核心思想在于将文档视为多个潜在主题的混合体现,每个主题则由一组特定的词汇集合来表征。在LDA模型中,文档被视为词袋模型,忽略词汇顺序,只关注词汇在文档中的出现频次。LDA模型通过构建两个核心的概率分布——“文档-主题”分布和“主题-单词”分布,来揭示文档的主题结构。“文档-主题”分布描述了每篇文档与各个潜在主题之间的关联强度,而“主题-单词”分布则揭示了每个主题所包含的词汇及其相应的权重。这种概率化的表示方法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文档的主要内容,更能揭示文档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LDA模型构建了一个描述文档、主题和词汇之间关系的三层贝叶斯网络结构,通过引入超参数来抑制隐藏变量的影响,并利用单词之间的共现关系来最大化单词在文本中查找聚类的概率。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LDA的各变量参考释义见表1所列。
LDA模型生成过程如下。
步骤1:选择文档。根据文档集合的先验概率p(dm)选择一篇文档dm。这一步实际上是在文档集合中随机选择一篇文档开始生成过程。
步骤2:生成文档的主题分布。从Dirichlet分布中抽样,生成文档dm的主题分布θm。
步骤3:为文档中的每个词生成主题。对于文档dm中的每个词,从文档的主题分布θm中抽样,生成该词的主题Zm,n。
步骤4:为每个主题生成单词分布。对于每个主题Zm,n,从Dirichlet分布中抽样,生成该主题的单词分布。
步骤5:生成文档中的词。根据主题Zm,n的单词分布,生成文档dm中的第n个词Wm,n。
步骤6:重复生成过程。重复步骤2到步骤5,直到文档dm中的所有词都被生成。这样,就得到了一篇总词数为N的文档dm。
(二)BERT模型
BERT是谷歌推出的基于Transformer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其通过无监督学习深入挖掘文本语境信息。该模型采用双向编码器,充分融合上下文信息,为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提供了更为精准的词向量表示。BERT模型结构,如图2所示。
BERT训练分为预训练和微调两大阶段。其中,在预训练阶段,BERT借助两大核心策略——Masked Language Model(MLM)和Next Sentence Prediction(NSP),在庞大的语料库上进行无监督学习。MLM策略掩盖部分词语并预测,增强模型的文本理解能力。NSP策略预测句子连续性,帮助模型捕捉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实现句子级别的表示学习。这两种策略共同优化了BERT的预训练过程,使模型能够同时学习词语级别和句子级别的表示,为后续的NLP任务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在微调阶段,BERT展现出强大的任务适应能力。通过利用预训练阶段学到的语言表征,在BERT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特定于任务的层(如分类层、序列标注层等),并使用下游任务的数据进行有监督训练,使模型能够快速适应新的任务并展现出优异性能。这种微调方式使得BERT能够轻松应对文本分类、问答、命名实体识别等多种NLP任务。
(三)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聚类算法作为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中的经典算法,凭借其高效性与简洁性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核心原理是基于距离度量和误差平方和最小化,通过迭代过程将数据划分为K个不同的簇,使得同一簇内的数据相似度较高,而不同簇之间的数据相似度较低。该算法模型设计简洁,所需参数数量较少,且无需预先计算完整的距离矩阵,因此,即使面对大规模数据集也能展现出优秀的处理性能。
二、LDA-BERT模型构建
本研究将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展开LDA-BERT模型的构建,包括数据预处理、LDA主题特征向量的构建、BERT语义特征的构建、基于自动编码器的向量特征融合,建模流程如图3所示。下文将对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原理展开详细阐述。
(一)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是文本挖掘任务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步骤,其精细程度直接影响后续挖掘结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在文本挖掘流程中,原始数据需经过一系列严谨的预处理操作,包括分词、停用词去除等关键环节,以确保后续模型能够更精确地处理和分析数据。
首先,采用Jieba中文分词包的搜索引擎模式对中文语料进行分词处理。此外,停用词去除是预处理过程中的又一核心步骤。停用词通常涵盖标点符号、无意义介词、感叹词等,其存在会干扰文本挖掘的准确性。然而,对于金融科技领域的文献数据,还需特别关注高频出现但对挖掘结果无实际意义的领域专业词汇对实验最终效果的影响,如“金融”“科技”“数据”等。因此,本文在常用的哈工大中文停用词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停用词列表,以确保这些无意义词汇能够被有效剔除。
Jieba分词工具通过结合词典和统计方法实现分词功能。然而,有些词汇在默认情况下可能会被错误地分割成更小的词。例如,“数字金融”可能被错误分割为“数字”和“金融”,“区块链”可能被分割为“区块”和“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将自定义词汇添加到Jieba词典中,确保这些词在分词时能够作为整体被处理。
(二)提取LDA主题特征向量
在生成LDA模型过程中,创建词典对象和构建语料库向量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创建词典对象时,利用Dictionary类可以有效地创建一个词典对象,词典对象为每个独特的词分配了唯一的ID,进而为后续的文本分析提供基础。
首先,需要传入上一步骤清洗后的文本列表,并过滤掉那些出现次数过少或过多的词汇。该过程有助于减少数据的稀疏性,并提升后续分析的准确性。构建语料库向量是另一个关键步骤,利用词典对象的doc2bow方法,本文将每个文档转换为词袋模型表示形式,将所有文档的词袋模型组合起来,统计了每个词在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料库向量。接下来,利用LdaModel类来初始化LDA模型对象。通过设置合适的参数,如主题数量、迭代次数和学习率等,可以控制模型的复杂度和训练效果。训练LDA模型时,需要输入语料库和词典对象等,模型会学习文档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将文档表示为不同主题的概率分布。最后,提取每个文档的主题特征向量,用于后续的文本分类、聚类等任务。
(三)提取BERT语义特征向量
使用BERT模型构建其语义特征向量的过程涉及多个核心步骤。
首先,需要加载预训练的BERT模型和对应的分词器。对于中文任务,选择针对中文的BERT基础模型bert-base-chinese,其能够理解并处理中文文本。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和节省内存资源,通常不需要在模型推理过程中计算梯度。随后,将预处理后的输入数据传递给BERT模型,BERT模型会基于这些输入生成对应的输出。BERT模型的输出是一个包含多个键的字典,其中模型最后一层的输出即每个token的嵌入表示,这些嵌入向量不仅包含了token本身的信息,还融入了上下文的信息。在处理句子级别的任务时,本文更关心整个句子的表示而非单个token的表示。因此,本文提取特殊标记[CLS]对应的嵌入向量作为整个句子的特征向量。
通过以上步骤,本文成功使用BERT模型生成了文本的嵌入表示。这些嵌入向量富含了文本的语义信息,为后续的文本分类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基于自动编码器的向量特征融合
由于传统LDA采用的是词袋法,这种处理方法虽然简单高效,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即无法捕捉单词的语义差异和上下文依赖,导致在处理具有相似词频但不同语义的文档时产生歧义,同时也丧失了单词之间的关联性信息,使得表达能力受限。BERT模型用深度学习和NLP技术,通过大规模语料库预训练,能够捕获单词之间的上下文关系,并生成具有富含语义信息的嵌入向量,从而解决了词袋法的局限性。因此,本文采用自动编码器将BERT模型的语义特征向量与LDA的主题特征向量进行融合。
自动编码器作为一种特殊结构的神经网络,其核心特点在于仅包含隐含层,并通过压缩与还原机制实现特征的重构。这一特性使其在数据降维和特征学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自动编码器主要由两大组件构成:编码器与解码器。编码器负责将高维特征数据通过非线性映射转换至低维潜在空间,进而生成编码表示;而解码器则负责将这一低维编码映射回原始高维空间,力求精确重构原始输入数据。
LDA主题特征向量和BERT语义特征向量作为输入数据,首先通过编码器进行高维到低维的压缩转换,形成潜在空间的表征。随后,在隐含层中,数据被进一步编码处理。最终,这些编码后的数据在解码器中进行重构,以实现输出特征与输入特征的高度一致。在整个过程中,自动编码器通过不断优化其内部结构,确保在压缩与重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始数据的关键信息,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这种融合方法结合了BERT对单词语义的深入理解以及LDA对文档主题分布的捕捉能力,形成了包含丰富语义信息的融合特征向量。基于这些融合特征向量,可以进行更精确的主题抽取,提高文本分析的质量和准确性。
(五)K-means聚类及其可视化
将BERT词向量与LDA主题特征向量通过拼接的方式进行融合,形成的特征向量既蕴含了词汇间的语义关联信息,又体现了词汇在不同主题下的概率分布特征。接下来,本研究引入K-means聚类算法,旨在将语义和主题相近的语句归类至相同的簇中,从而实现对文本的分类。
为了直观地展现聚类的效果,本文采用了UMAP算法对聚类后的数据进行了降维处理,并以二维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呈现。UMAP作为一种先进的降维技术,能够学习并保留高维数据中的流形结构,并找到其低维表示,从而最大程度地保留数据的原始结构特征。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最优主题模型确定
困惑度(Perplexity)作为LDA模型性能评估的核心量化指标,用于评估模型对文档集合的预测能力。理论上,困惑度值越低,意味着模型对文档集合的拟合效果越佳,反映出模型的整体质量越高。因此,本研究在确立LDA模型的最优主题数时,对不同主题进行系统的困惑度分析,绘制了主题数量与困惑度变化曲线图,如图4所示。经过分析,本研究发现当主题数为7时,困惑度相对较低,且曲线出现明显的拐点,最终确定了LDA模型的主题数为7。
(二)基于LDA-BERT模型的金融科技领域主题识别结果
经过精心挖掘和提炼,本研究成功识别并归纳出金融科技领域的7个核心热点主题,并从每个主题中筛选出题词对应概率最大的前15个词汇,见表2所列。
表2 金融科技领域主题识别结果
(三)基于K-means算法的语义关联聚类
本研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和Umap降维技术,对金融科技领域的语料进行了深入的语义关联聚类分析。K-means算法根据预设的聚类数,迭代计算并精准地将语料中的词汇划分为多个主题类别,每个样本都获得了对应的簇标签。这一步骤的实施,使得每个文档都被打上了清晰的主题标签,便于人们快速识别和理解各主题的特点与差异。
同时,Umap技术成功将高维聚类结果映射至二维平面,直观展示了不同主题下词汇的分布与关联,如图5所示,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主题的语料被精确划分为不同分群,每个分群紧密围绕特定主题。
点击下载征订单 点击线上填单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bcyy/3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