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tcp port 80过滤,启用resolve network name,再次wget得到结果如下
Version:版本号(IPv4)
Header Length:IP包头长度,IP包头的长度= IP头部长度(单位为bit)/(8*4)。本次实验为5, IP包头长度为20字节。
Differentiation Services:包含位标志,表示数据包是否应该是处理路由器的服务质量和拥塞指示。
Total Length:IP包总长,这里是52字节。
Identifier:用于分组片段,当一个大的IP数据包作为多个更小的片段发送,称为片段。Flags和Fragment偏移量字段,也与碎片相关。观察共享字节。
Fragment Offset:片偏移,这里是00000 0000 0000。表示该IP包在该组分片包中位置,接收端靠此来组装还原IP包。
Time to Live:生存时间,这里是64。当IP包进行传送时,先会对该字段赋予某个特定的值。当IP包经过每一个沿途的路由器的时候,每个沿途的路由器会将IP包的TTL值减少1。如果TTL减少为0,则该IP包会被丢弃。这个字段可以防止由于路由环路而导致IP包在网络中不停被转发。
Protocol:协议,这里是0x06表示TCP协议
Header Checksum:头部校验,这里是0x0000。16bit的首部校验和字段用来使接收端检验收到的报文是否正确。该字段只对IP首部计算校验和不包含后面的数据字段。原因是IP的上层协议比如ICMP、IGMP、TCP、UDP协议的各自首部中均含有同时覆盖首部和数据的校验和。
Source:源地址
Destination:目的地址
我的PC:172.23.151.28
远程服务器:110.242.68.3
包括IP头和IP有效载荷
同个连接中的Identification字段可能相同,因为可能原来是一个包,只是后来被分片了。不同传输方向上相同可能性不大,因为发送端和接收端标识字段是各自标识的,且标识字段的初始值是随机的。所以它对TCP连接中的每个数据包都有不同的分组。Identification字段的规律是,IP软件在存储器中维持一个计数器,每产生一个数据报,计数器就加1,并将此值赋给标识字段。分片,保持一致。
本实验中,TTL字段初始值为128。数据报在转发过程中每经过一个路由,该值就被路由器减1。当TTL值减为0时,路由器将丢弃数据报,并向源端发送一个ICMP差错报文。
如果收到的 IP 报头中 Fragmentation Flags 为 1 则未分片;而如果收到的IP报头的Fragment Flag为0,则表明其是被分片的。
本实验中ip报头长度为20,对应为0101 表示4,ip报头长度以4字节进行计数。因而总长度为4x5=20B
我的PC:172.23.151.28
2,3均为本地服务器,4为北京市联通服务器,其余均为各省联通服务器
校验过程:
- 将字段分成10个2Byte,即4500 0028 d32c 4000 8006 0000 ac17 971c 6ef2 4403
- 将这十组数字相加,即 0x3ce82
- 不足8位用0补齐再相加:0003 + ce82 = ce85
- 二进制按位取反:~ce85 = 317a
- 与校验码0000不同,所以校验不正确,与实际结果相符
我通过实验成功地学习和掌握了IP(互联网协议)的相关内容。在实验报告中,我使用了wget、tracert和WireShark等工具,对IP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实验过程中,我测试了网站的可达性,并进行了tracert跟踪记录。我还捕获了数据包,并解释了IP各字段的含义,包括版本号、IP包头长度、不同服务、总长度、标识符、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和头部校验等。实验结果中,我列出了计算机和远程服务器的IP地址,并回答了关于Identification字段、TTL字段、分片判断和IP报头长度的问题。此外,我提供了IP包结构图示、tracert输出结果和网络路径的描述。最后,我还包括了校验码的截图。
通过这次实验,我加深了对IP协议的理解,掌握了实际应用工具和技术进行IP分析的方法,提高了自己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
到此这篇ipv4测试(ipv4测试用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te-aq/3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