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对医院评价的六个维度中所涵盖内容甚广,其中相关术语也十分重要如RW值,高倍率,低倍率,CMI值,入组率,低风险死亡率等,其中重点概念之一CMI值亦称病例组合指数。
CMI值的定义
CMI是DRG指标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处于体系的枢纽位置,是一种用于衡量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指考核年度医院病例组合指数的情况,即医院DRG总权重与分析病例总数的比值,同时CMI值反映了医疗机构收治诊疗疾病的疑难程度、收治疑难重症的能力与整体技术难度。CMI数值越高,即代表医疗服务难度系数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了解自身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CMI值=实际消耗的医疗资源量/预期消耗的医疗资源量
计算方法涵盖步骤如下:
1. 确定病例组合:根据患者相关病情、诊断、治疗难度、康复周期等因素进行确定。常用的病例组合方法包括疾病分类法、诊断相关分组法等。
2. 收集相关数据:收集医疗机构患者数据,涵盖病情、诊断、治疗难度、康复周期等数据。
3. 计算CMI值:根据病例组合方法和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每位患者CMI值。
CMI=∑(某DRG费用权重x该医院此DRG的病例数)/该医院全体病例数
4. 确定标准CMI值:根据当地医疗资源水平和患者状况,确定标准CMI值。标准CMI值是指当地医疗机构在相同病种、相同治疗手段、相同医疗资源消耗下预期的CMI值。
CMI值的意义
与传统评价指标相比(平均住院日、病死率、治愈率、住院费用等),CMI值对医疗机构收治患者结构和难度、病种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考虑并加以量化,也能够更加完整反映出临床医师真正的效率以及诊疗技术水平和救治能力,故CMI值成为能够反映医疗机构的两个重要管理维度。:
1. CMI值越高所代表的病例疑难程度以及收治诊疗技术难度越大,CMI值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故此提高CMI值成为了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数据。
2. 作为DRG付费工具,CMI值也体现着医疗资源消耗的水平,因此,CMI值越高,医保支付标准也会增加。将DRGs病例组合指数(CMI)作为一把标尺,使科室收治病例的复杂与严重程度相匹配,相较于传统指标更贴近实际情况,评价更为公平、合理。
DRG模式下的CMI值的提高和优化目标
1.优化病种结构
2.提升高难度病例占比
3.加强外科建设
4.实施ERAS(加速术后康复)等优化措施:
5.融入分级诊疗思维
结合上述分析,CMI是DRG指标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处于体系枢纽位置,主要体现在临床科室的资源消耗强度及收治疾病的疑难程度。临床科室及医疗保障管理部门要充分理解CMI内涵及意义,有效应用CMI进行层级与类别的预测、评价与控制。
供稿:医疗保障管理部 贾峻
编辑:黄锦汇
审核:高晓伟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sjkxydsj/8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