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Spring Boot 项目中,数据库连接池已经成为标配,然而,我曾经遇到过不少连接池异常导致业务错误的事故。很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可能不小心在这方面出现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数据库连接池,深入解析其实现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规避潜在的风险。
假如没有连接池,我们操作数据库的流程如下:
创建数据库连接是一个比较昂贵的操作,若同时有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在线,频繁地进行连接操作将占用更多的系统资源,但数据库支持的连接数是有限的,创建大量的连接可能会导致数据库僵死。
当我们有了连接池,应用程序启动时就预先建立多个数据库连接对象,然后将连接对象保存到连接池中。当客户请求到来时,从池中取出一个连接对象为客户服务。当请求完成时,客户程序调用关闭方法,将连接对象放回池中。
相比之下,连接池的优点显而易见:
1、资源重用:
因为数据库连接可以重用,避免了频繁创建,释放连接引起的大量性能开销,同时也增加了系统运行环境的平稳性。
2、提高性能
当业务请求时,因为数据库连接在初始化时已经被创建,可以立即使用,而不需要等待连接的建立,减少了响应时间。
3、优化资源分配
对于多应用共享同一数据库的系统而言,可在应用层通过数据库连接池的配置,实现某一应用最大可用数据库连接数的限制,避免某一应用独占所有的数据库资源。
4、连接管理
数据库连接池实现中,可根据预先的占用超时设定,强制回收被占用连接,从而避免了常规数据库连接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资源泄露。
下面的代码展示了 JDBC 操作数据库的流程 :
上面的方式会频繁的创建数据库连接,在比较久远的 JSP 页面中会偶尔使用,现在普遍使用 JDBC 连接池。
JDBC 连接池有一个标准的数据源接口,这个类位于 Java 标准库中。
常用的 JDBC 连接池有:
Druid(阿里巴巴数据库连接池)是一个开源的数据库连接池库,它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管理和监控功能。
1、配置Druid数据源
2、使用数据库连接
3、关闭数据源
我们学习数据源的实现,可以从如下五个核心角度分析:
首先我们查看数据源实现「获取连接」的接口截图,初始化可以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主从是指显示的调用 init 方法,而
调用方法时,返回的对象是连接接口的封装类 。
在初始化方法内,数据源创建三个连接池数组 。
初始化阶段,需要进行连接池的「」:也就是需要按照配置首先创建一定数量的连接,并放入到池子里,这样应用在需要获取连接的候,可以直接从池子里获取。
数据源「」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 ,见下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同步创建连接时,是原生 JDBC 创建连接后,直接放入到 connections 数组对象里。 异步创建线程需要初始化 createScheduler , 但默认并没有配置。
数据源预热之后,启动了两个任务线程:创建连接和销毁连接。
这一节,我们重点学习 Druid 数据源如何创建连接。
本质是一个单线程在死循环中通过 等待,被其他线程唤醒 ,并实现创建数据库连接逻辑。
笔者将 run 方法做了适当简化,当满足了条件之后,才创建数据库连接 :
创建完连接对象 之后,需要保存到 数组里,并唤醒到其他的线程,这样就可以从池子里获取连接。
我们详细解析了创建连接的过程,接下来就是应用如何获取连接的过程。
方法会调用到 方法来获取连接,实现如下所示。
核心流程是
1、在 for 循环内,首先调用 内,调用 从池子里获取连接对象;
2、获取连接后,需要根据 、 参数配置判断是否需要检测连接的有效性;
3、最后假如需要判断连接是否有泄露,则配置 来关闭长时间不适用的连接,该功能不建议再生产环境中使用,仅用于连接泄露检测诊断。
接下来进入获取连接的重点: 方法如何从池子里获取连接。
方法中拿到连接的方式有三种:
pollLast 方法的核心是:死循环内部,通过 Condition 对象 notEmpty 的 awaitNanos 方法执行等待,若池子中有连接,将最后一个连接取出,并将最后一个数组元素置为空。
和 pollLast 方法不同,首先方法体内部并没有死循环,通过 Condition 对象 notEmpty 的 await 方法等待,直到池子中有连接,将最后一个连接取出,并将最后一个数组元素置为空。
连接池中,每一个物理连接都会被包装成,在提供给应用线程前,还会将 包装成 。
原生的 JDBC 操作, 每次执行完业务操作之后,会执行关闭连接,对于连接池来讲,就是归还连接,也就是将连接放回连接池。
下图展示了 的 close 方法 :
在关闭方法中,我们重点关注 回收连接方法。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将连接放到 connections 数组的 poolingCount 位置,并将其自增,然后通过 Condition 对象 notEmpty 唤醒等待获取连接的一个应用程序。
连接的销毁 线程完成 :
从定时任务(死循环)每隔 执行一次,我们重点关注的方法。
的方法 会调用方法来根据设定的条件来判断出需要销毁和保活的连接。
核心流程:
1、遍历连接池数组 connections:
内部分别判断这些连接是需要销毁还是需要保活 ,并分别加入到对应的容器数组里。
2、销毁场景:
3、保活场景:
4、销毁连接:
遍历数组 evictConnections 所有的连接,并逐一销毁 。
5、保活连接:
遍历数组 keepAliveConnections 所有的连接,对连接进行验证 ,验证失败,则关闭连接,否则加锁,重新加入到连接池中。
本节,我们讲解如何合理的配置参数保证数据库连接有效。
很多同学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长时间不进行数据库读写操作之后,第一次请求数据库,数据库会报错,但第二次就正常了。"
那是因为数据库为了节省资源,会关闭掉长期没有读写的连接。
笔者第一次使用 Druid 时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笔者这篇文章:
https://www.javayong.cn/codelife/runningforcode.html
下图展示了 Druid 数据源配置样例:
我们简单梳理下 Druid 的保证连接有效有哪些策略:
1、销毁连接线程定时检测所有的连接,关闭空闲时间过大的连接 ,假如配置了保活参数,那么会继续维护待保活的连接;
2、应用每次从数据源中获取连接时候,会根据、参数检测连接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需要重点配置如下的参数:
A、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 参数:间隔多久检测一次空闲连接是否有效。
B、testWhileIdle 参数:启空闲连接的检测,强烈建议设置为 true 。
C、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 参数:连接池中连接最大空闲时间(毫秒),连接数 > minIdle && 空闲时间 > 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 。
D、maxEvictableIdleTimeMillis 参数:连接池中连接最大空闲时间,空闲时间 > maxEvictableIdleTimeMillis,不管连接池中的连接数是否小于最小连接数 。
E、testOnBorrow 参数:开启连接的检测,获取连接时检测是否有效,假如设置为 true ,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但性能会变很差 。
笔者建议在配置这些参数时,和 DBA、架构师做好提前沟通,每个公司的数据库配置策略并不相同,假如数据库配置连接存活时间很短,那么就需要适当减少空闲连接检测间隔,并调低最大和最小空闲时间。
这篇文章,笔者整理了数据库连接池的知识点。
1、连接池的优点:资源重用、提高性能、优化资源分配、连接管理;
2、JDBC 连接池:实现数据源接口,这个类位于 Java 标准库;
3、连接池 Druid 实现原理:
数据库连接池、线程池都是对象池的思想。对象池是一种设计模式,用于管理可重复使用的对象,以减少对象的创建和销毁开销。
笔者会在接下来的文章里为大家详解:
参考文章:
到此这篇druid数据库连接池(druid数据库连接池一直满)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https://segmentfault.com/a/08041 https://blog.csdn.net/weixin_/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yaomingyang/article/details/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sjkxydsj/12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