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前端开发 > 正文

前端跨域配置(前端跨域方式)



什么是跨域,简单地理解就是因为JavaScript同源策略的限制,a.com 域名下的js无法操作b.com或是c.a.com域名下的对象。更详细的说明可以看下表:

URL 说明 是否允许通信 http://www.a.com/a.js
http://www.a.com/b.js 同一域名下 允许 http://www.a.com/lab/a.js
http://www.a.com/script/b.js 同一域名下不同文件夹 允许 http://www.a.com:8000/a.js
http://www.a.com/b.js 同一域名,不同端口 不允许 http://www.a.com/a.js
https://www.a.com/b.js 同一域名,不同协议 不允许 http://www.a.com/a.js
http://70.32.92.74/b.js 域名和域名对应ip 不允许 http://www.a.com/a.js
http://script.a.com/b.js 主域相同,子域不同 不允许 http://www.a.com/a.js
http://a.com/b.js 同一域名,不同二级域名(同上) 不允许(cookie这种情况下也不允许访问) //www.jb51.net/a.js
http://www.a.com/b.js 不同域名 不允许







第一,如果是协议和端口造成的跨域问题“前台”是无能为力的,

接下来简单地总结一下在“前台”一般处理跨域的办法

对于主域相同而子域不同的例子,可以通过设置document.domain的办法来解决。具体的做法是可以在http://www.a.com/a.html和http://script.a.com/b.html两个文件中分别加上document.domain = ‘a.com’;然后通过a.html文件中创建一个iframe,去控制iframe的contentDocument,这样两个js文件之间就可以“交互”了。当然这种办法只能解决主域相同而二级域名不同的情况,如果你异想天开的把script.a.com的domian设为alibaba.com那显然是会报错地!代码如下:

www.a.com上的a.html

script.a.com上的b.html

这种方式适用于{www.jb51.com, jb51.com, script.jb51.com, css.jb51.com}中的任何页面相互通信。

备注:某一页面的domain默认等于window.location.hostname。主域名是不带www的域名,例如a.com,主域名前面带前缀的通常都为二级域名或多级域名,例如www.a.com其实是二级域名。 domain只能设置为主域名,不可以在b.a.com中将domain设置为c.a.com。

问题:

1、安全性,当一个站点(b.a.com)被攻击后,另一个站点(c.a.com)会引起安全漏洞。

2、如果一个页面中引入多个iframe,要想能够操作所有iframe,必须都得设置相同domain。

虽然浏览器默认禁止了跨域访问,但并不禁止在页面中引用其他域的JS文件,并可以自由执行引入的JS文件中的function(包括操作cookie、Dom等等)。根据这一点,可以方便地通过创建script节点的方法来实现完全跨域的通信。

这里判断script节点加载完毕还是蛮有意思的:ie只能通过script的readystatechange属性,其它浏览器是script的load事件。以下是部分判断script加载完毕的方法。

这个办法比较绕,但是可以解决完全跨域情况下的脚步置换问题。原理是利用location.hash来进行传值。在url: http://a.com#helloword中的‘#helloworld’就是location.hash,改变hash并不会导致页面刷新,所以可以利用hash值来进行数据传递,当然数据容量是有限的。假设域名a.com下的文件cs1.html要和jb51.net域名下的cs2.html传递信息,cs1.html首先创建自动创建一个隐藏的iframe,iframe的src指向jb51.net域名下的cs2.html页面,这时的hash值可以做参数传递用。cs2.html响应请求后再将通过修改cs1.html的hash值来传递数据(由于两个页面不在同一个域下IE、Chrome不允许修改parent.location.hash的值,所以要借助于a.com域名下的一个代理iframe;Firefox可以修改)。同时在cs1.html上加一个定时器,隔一段时间来判断location.hash的值有没有变化,一点有变化则获取获取hash值。代码如下:

先是a.com下的文件cs1.html文件:

jb51.net域名下的cs2.html:

a.com下的域名cs3.html

当然这样做也存在很多缺点,诸如数据直接暴露在了url中,数据容量和类型都有限等……

文章较长列在此处不便于阅读,详细请看 window.name实现的跨域数据传输。

HTML5中最酷的新功能之一就是 跨文档消息传输Cross Document Messaging。下一代浏览器都将支持这个功能:Chrome 2.0+、Internet Explorer 8.0+, Firefox 3.0+, Opera 9.6+, 和 Safari 4.0+ 。 Facebook已经使用了这个功能,用postMessage支持基于web的实时消息传递。

otherWindow: 对接收信息页面的window的引用。可以是页面中iframe的contentWindow属性;window.open的返回值;通过name或下标从window.frames取到的值。
message: 所要发送的数据,string类型。
targetOrigin: 用于限制otherWindow,“*”表示不作限制

a.com/index.html中的代码:

b.com/index.html中的代码:

CORS

这是W3C的标准,全称是"跨域资源共享"(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

上面第一行说到的Access-Control-Allow-Origin有多种设置方法:

设置是最简单粗暴的,但是服务器出于安全考虑,肯定不会这么干,而且,如果是的话,游览器将不会发送cookies,即使你的XHR设置了withCredentials
指定域,如上图中的http://172.20.0.206,一般的系统中间都有一个nginx,所以推荐这种
动态设置为请求域,多人协作时,多个前端对接一个后台,这样很方便。
Response支持跨域
从上面控制台的输出可以看到,错误原因是请求的资源(接口)的header中没有”Access-Control-Allow-Origin“,那我们可以给它加上。在哪加?既然说是请求的资源没有,那当然是在请求的资源上加,也就是服务端。



springboot支持跨域

测试用例是一个springboot项目,可以用更简单的方式。通过一个继承了WebMvcConfigurerAdapter的bean,重写addCorsMappings方法,在方法里配置。

2、为保证安全性,可以只添加部分域名允许访问,添加位置可以在下面三处任选一个。
(1)可以在过滤器的filter的dofilter()方法种设置。
(2)可以在servlet的get或者post方法里面设置。
(3)可以放在访问的jsp页面第一行。


3、在此用第一种方法,注意web.xml配置过滤器(filter)。

目前很多请求都不是直接暴露的,很多通过nginx做反向代理,因此可以使用nginx配置固定请求的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实现跨域访问。方式是在被请求的接口,配置location代理,添加header实现。

有前端经验的童鞋知道,有时我们会在自己的代码里直接引入其它域名的js、css等静态文件。为啥这些静态文件没被浏览器限制呢?通常为了减轻web服务器的压力,我们会把js、css,img等静态资源分离到另一台独立域名的服务器上,使其和前端分离开。基于这个原因,浏览器并没有限制这类静态资源的跨域访问。

我们可以动态地创建一个script,让浏览器以为我们要获取静态资源,从而网开一面。而服务器端也需要做一点改变,不能直接返回json,而是返回一个立即执行的函数,而前端请求的结果就作为函数的参数。

后端接口返回

优点:它不像XMLHttpRequest对象实现的Ajax请求那样受到同源策略的限制;它的兼容性更好,在更加古老的浏览器中都可以运行,不需要XMLHttpRequest或ActiveX的支持;并且在请求完毕后可以通过调用callback的方式回传结果。

缺点:它只支持GET请求而不支持POST等其它类型的HTTP请求;它只支持跨域HTTP请求这种情况,不能解决不同域的两个页面之间如何进行JavaScript调用的问题。

其它方式支持跨域
nginx反向代理:前端访问相同域名,nginx再根据需要把请求转发到外部域名;
后端代理:在后端接口里先请求外部资源(比如用HttpClient),然后把结果返回给前端,这样就不是跨域了;
其它:借助iframe、postMessage等也可实现跨域。
document.domain,window.name,web sockets



更多关于浏览器跨域解决方案请查看下面的相关链接

到此这篇前端跨域配置(前端跨域方式)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 前端工程化面试题(前端工程师面试技巧)2025-10-20 08:09:07
  • 前端跨域解决方案(前端跨域解决方案面试)2025-10-20 08:09:07
  • 前端工程化的意义(前端工程化的好处)2025-10-20 08:09:07
  • 前端工程化工具有哪些(前端工程化工具有哪些)2025-10-20 08:09:07
  • 前端工程化的理解和认识(前端工程化的理解和认识是什么)2025-10-20 08:09:07
  • 前端跨域请求头(前端跨域请求方法)2025-10-20 08:09:07
  • 前端跨域请求头(跨域请求是前端才会出现的问题吗)2025-10-20 08:09:07
  • rbac 权限(Rbac 权限表 前端编辑)2025-10-20 08:09:07
  • 前端工程化的理解(前端工程化的理解面试题)2025-10-20 08:09:07
  • 前端工程化(前端工程化面试题)2025-10-20 08:09:07
  • 全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