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h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因为它还支持块存储、对象存储,所以很自然的被用做云计算框架openstack或cloudstack整个存储后端。当然也可以单独作为存储,例如部署一套集群作为对象存储、SAN存储、NAS存储等。
ceph支持
1、对象存储:即radosgw,兼容S3接口。通过rest api上传、下载文件。
2、文件系统:posix接口。可以将ceph集群看做一个共享文件系统挂载到本地。
3、块存储:即rbd。有kernel rbd和librbd两种使用方式。支持快照、克隆。相当于一块硬盘挂到本地,用法和用途和硬盘一样。比如在OpenStack项目里,Ceph的块设备存储可以对接OpenStack的后端存储
Ceph相比其它分布式存储有哪些优点?
1、统一存储
虽然ceph底层是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但由于在上层开发了支持对象和块的接口。所以在开源存储软件中,能够一统江湖。至于能不能千秋万代,就不知了。
2、高扩展性
扩容方便、容量大。能够管理上千台服务器、EB级的容量。
3、可靠性强
支持多份强一致性副本,EC。副本能够垮主机、机架、机房、数据中心存放。所以安全可靠。存储节点可以自管理、自动修复。无单点故障,容错性强。
4、高性能
因为是多个副本,因此在读写操作时候能够做到高度并行化。理论上,节点越多,整个集群的IOPS和吞吐量越高。另外一点ceph客户端读写数据直接与存储设备(osd) 交互。
第一步:增加 yum配置文件(各个节点都需要增加yum源)
(如果网络源安装失败,手工安装epel-release 然后安装yum –yinstall cep-release再yum –y install ceph ceph-radosgw)
错误参考:https://blog.csdn.net/yenai2008/article/details/
添加osd节点 (所有osd节点执行)
我们实验准备时已经创建目录/var/local/osd{id}
[root@xuegod67 ceph]# ceph -s
以上基本上完成了ceph存储集群的搭建。
其中:<pg_num> = 128 ,
关于创建存储池
确定 pg_num 取值是强制性的,因为不能自动计算。下面是几个常用的值:
*少于 5 个 OSD 时可把 pg_num 设置为 128
*OSD 数量在 5 到 10 个时,可把 pg_num 设置为 512
*OSD 数量在 10 到 50 个时,可把 pg_num 设置为 4096
*OSD 数量大于 50 时,你得理解权衡方法、以及如何自己计算 pg_num 取值
*自己计算 pg_num 取值时可借助 pgcalc 工具
随着 OSD 数量的增加,正确的 pg_num 取值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它显著地影响着集群的行为、以及出错时的数据持久性(即灾难性事件导致数据丢失的概率)。
创建好存储池后,你就可以用 fs new 命令创建文件系统了
有不同挂载方式
A.内核驱动挂载Ceph文件系统
B.用户控件挂载Ceph文件系统
ceph在开源社区还是比较热门的,但是更多的是应用于云计算的后端存储。所以大多数在生产环境中使用ceph的公司都会有专门的团队对ceph进行二次开发,ceph的运维难度也比较大。但是经过合理的优化之后,ceph的性能和稳定性都是值得期待的。
卸载ceph-deploy管理:yum -y remove ceph-deploy
可以参考内容:http://blog.51cto.com//
到此这篇ceph存储部署(ceph存储架构)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hd-yjs/2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