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云计算与后端部署 > 正文

rancher端口(rancher ingress端口都是80)



CentOS7安装k8s-v1.13.4

  • 第一部分 环境初始化
  • 环境准备:
  • 设置SSH免密码登录
  • 配置内核参数
  • 安装Docker(各个节点都要)
  • 证书制作
  • 下载并安装CFSSL
  • 创建CA证书
  • 创建ETCD证书
  • 创建kubernetes证书
  • 创建admin证书
  • 创建kube-proxy证书
  • 创建Flannel证书
  • ETCD集群部署
  • 准备ETCD软件
  • 配置ETCD参数
  • 创建ETCD数据目录
  • 创建ETCD系统服务
  • 修改k8s-worker1的etcd.conf文件
  • 修改k8s-worker2的etcd.conf文件
  • 加载并启动系统服务
  • 验证集群
  • Master节点部署
  • 准备kubernetes软件包
  • 部署Kubernetes API Server
  • 部署Controller Manager服务
  • 部署Kubernetes Scheduler
  • 部署kubectl 命令行工具
  • Node节点部署
  • 部署kubelet
  • 部署Kubernetes Proxy
  • Flannel网络部署
  • 部署flannel软件包
  • 配置flannel
  • 创建Flannel系统服务
  • 安装CNI插件
  • CoreDNS和Dashboard部署
  • 部署CoreDNS
  • 部署Dashboard

以上系统最小化安装,修改好主机名,禁用selinux,关闭防火墙,并写好/etc/hosts:

这里k8s-master1兼作部署节点:

修改CA配置文件

修改CA请求文件

将证书复制到/opt/kubernetes/ssl目录下:

查看校验证书:

文件分发到两个worker节点

创建ETCD数据目录

创建ETCD数据目录

在所有节点上:

登录https://github.com/kubernetes/kubernetes/blob/master/CHANGELOG.md,选择相应的版本下载:

或者手工下载指定软件包

还有client和node版的,不需要下载了,server版的已经全包含进来了。

解压kubernetes-server-linux-amd64.tar.gz并拷贝到适当的目录:

创建 kube-apiserver 使用的客户端 token 文件

在token-auth.csv中拥有以列为单位的认证信息,格式为token,username,uid

创建基础用户名/密码认证配置

格式为:密码,用户名,ui,为后面创建dashborad后用户认证。

启动API Server服务

查看API版本

启动Controller Manager

启动Kubernetes Scheduler

配置命令补全:

命令kubectl在默认情况下(即未指定–kubeconfig=参数时),会到$HOME/.kube目录下寻找名为config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中包含集群ip地址、端口号、用户名、密码、证书、名称空间等信息,kubectl据此建构访问集群的上下文。以下命令kubectl config均未指定–kubeconfig=参数。

设置集群参数

设置客户端认证参数

设置上下文参数

设置默认上下文

查看kubeconfig内容

验证master节点功能

创建角色绑定

创建kubeconfig 文件,设置集群参数

设置客户端认证参数,token值为之前生成的

设置上下文参数

选择默认上下文并向node节点分发在master端生成的

创建kubelet服务配置

启动Kubelet

查看csr请求(注意是在k8s-maste上执行)

批准kubelet 的 TLS 证书请求

执行完毕后,查看节点状态如果是Ready的状态就说明一切正常:

创建kube-proxy服务配置

虽然status结果显示绿色的active (running),但也存在问题:

检查LVS状态

至此,在k8s-worker1节点上部署Kubelet和proxy完成,在K8s-worker2上重复上述过程,部署完后,回到k8s-master1节点上查看集群状态:

CNI插件官网:

在master节点创建Etcd的key

启动flannel

查看网络配置

查看路由

之后将会有一个脚本将subnet.env转写成一个docker的环境变量文件/run/flannel/docker

将配置分发到另外两个节点中(源和目标机器都要安装rsync)

所有节点重启Docker服务

运行ip a命令,如果docker0和flannel.1在一个网段,则表示正常:

查看主机路由表:

都14分钟了还没下载完nginx镜像?有问题,查看事件:

可以看到是pause-amd64这个镜像拉取不下来,切换到node节点,从阿里云上拉取再改名:

节点k8s-worker2上做同样的操作

可以看到两个容器,一个是nginx,一个是pause-amd64。

到k8s-master1上查看pod的IP:

测试连通性:

暴露服务,创建service

这个external-ip就是某个node节点的对外IP。

至此,kubernetes集群大功告成。

删除pod:

下面的curl命令,分别返回集群中的Pod列表、Service列表、RC列表:

创建coredns服务:

状态ImagePullBackOff,查看事件:

过一会就能看到pod是running状态了。

下载dashborad文件地址,大神已经修改好了我们直接执行就可以:

查看dashborad对外映射端口

将token:一行后面的内容复制到令牌里,即可登录仪表板。

https://github.com/rootsongjc/kubernetes-handbook/tree/master/manifests/traefik-ingress

下载相关yaml文件:

其中,ingress-rbac.yaml用于service account验证,不需要修改,内容如下:

通过DaemonSet方式部署Traefik服务:

其中 traefik 监听 node 的 80 和 8580 端口,80 提供正常服务,8580 是其自带的 UI 界面,原本默认是 8080,因为环境里端口冲突了,所以这里临时改一下。

Traefik UI部署

有新service增加时,修改该文件后可以使用kubectl replace -f ingress.yaml来更新。

查看traefik关联了哪些服务:

也可通过UI:http://10.3.8.104:8580/dashboard/ 查看traefik关联了哪些服务:

浏览器访问mynginx.linuxs.top:

浏览器访问whatsmyip.linuxs.top:

刷新一下就能看到轮询到另一个服务:

到此这篇rancher端口(rancher ingress端口都是80)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 部署springboot项目到服务器上(springboot如何部署在服务器)2025-07-24 14:54:07
  • 华为模拟器设置路由器端口ip(华为模拟器路由器网关怎么配)2025-07-24 14:54:07
  • git到自己的服务器(git服务器端)2025-07-24 14:54:07
  • 鸿蒙软件后缀是啥(鸿蒙应用后缀还是apk)2025-07-24 14:54:07
  • linux 微信 发送消息(linux 发送消息给所有终端)2025-07-24 14:54:07
  • 小程序部署的服务器条件(小程序后端部署服务器)2025-07-24 14:54:07
  • 启动docker(启动docker之后提示wsl运行错误)2025-07-24 14:54:07
  • oracle 端口(oracle 端口配置文件)2025-07-24 14:54:07
  • linux连接redis客户端(linux如何连接redis)2025-07-24 14:54:07
  • git服务器默认端口(git 服务端)2025-07-24 14:54:07
  • 全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