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君不言容器技术则已,欲言容器则必称Docker,毫无疑问,它是当今最流行的容器技术之一,但是当我们面对海量的镜像与容器时,怎样快速精准的对海量容器进行管理和编排就又成了新的课题,此时,由Google开源的Kubernetes(读音[kubə'netis],业界也有称其k8s的,但k8s其实就是文盲版的Kubernetes,只是因为k和s之间有8个字母)就应时而生了,它是一个开源的用于多个主机虚拟成一个云平台后进行容器资源管理和应用编排引擎,致力于让部署容器化应用简单并且高效,提供了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如应用部署,规划,更新,维护等机制。本次我们尝试在Win10/Mac系统下,利用Kubernetes部署Gunicorn+Flask高可用Web集群项目。
首先,Kubernetes基于Docker-desktop,所以下载Docker-desktop安装包:https://www.docker.com/products/docker-desktop
这里我们使用的就是Docker官方最新版3.1.0,内部集成的Kubernetes版本是1.19.3,在安装之前有两点要说明下,如果是Windows用户,需要确保系统版本为专业版:
第二,在专业版的基础上,开启系统的Hyper-v虚拟化功能:
所以Windows用户想要对Kubernetes一亲芳泽的话,同时确保上面两点即可,而Mac用户则无特殊要求。
双击安装包进行安装,默认安装在C盘目录,成功后,启动Docker-desktop,一般情况下,Docker很容易启动成功,但是Kubernetes往往会卡在启动界面,这是因为一些学术问题导致无法下载Kubernetes的依赖镜像,此时我们需要另辟蹊径,采用一些开源的三方库迂回帮我们下载这些镜像,这里推荐这个开源项目:https://github.com/AliyunContainerService/k8s-for-docker-desktop
输入命令拉取项目:
进入项目的目录内,然后检查自己的Kubernetes版本号,该项目默认拉取的就是1.19.3的依赖镜像,如果您安装的Kubernetes是老版本,需要自行切换版本进行拉取操作:
如Kubernetes版本为 v1.18.8, 请使用下面命令切换 v1.18.8 分支 git checkout v1.18.8
如Kubernetes版本为 v1.18.6, 请使用下面命令切换 v1.18.6 分支 git checkout v1.18.6
如Kubernetes版本为 v1.18.3, 请使用下面命令切换 v1.18.3 分支 git checkout v1.18.3
如Kubernetes版本为 v1.16.5, 请使用下面命令切换 v1.16.5 分支 git checkout v1.16.5
如Kubernetes版本为 v1.15.5, 请使用下面命令切换 v1.15.5 分支 git checkout v1.15.5
如Kubernetes版本为 v1.15.4, 请使用下面命令切换 v1.15.4 分支 git checkout v1.15.4
如Kubernetes版本为 v1.14.8, 请使用下面命令切换 v1.14.8 分支 git checkout v1.14.8
如Kubernetes版本为 v1.14.7, 请使用下面命令切换 v1.14.7 分支 git checkout v1.14.7
如Kubernetes版本为 v1.14.6, 请使用下面命令切换 v1.14.6 分支 git checkout v1.14.6
如Kubernetes版本为 v1.14.3, 请使用下面命令切换 v1.14.3 分支 git checkout v1.14.3
如Kubernetes版本为 v1.14.1, 请使用下面命令切换 v1.14.1 分支 git checkout v1.14.1
如Kubernetes版本为 v1.13.0, 请使用下面命令切换 v1.13.0 分支 git checkout v1.13.0
如Kubernetes版本为 v1.10.11, 请使用下面命令切换 v1.10.11 分支 git checkout v1.10.11
随后,如果是Mac用户直接执行shell脚本:
如果是Windows用户,需要执行set-ExecutionPolicy RemoteSigned命令后再执行脚本:
执行后发现代理拉取Kubernetes依赖镜像:
拉取结束后,执行命令查看镜像列表:
可以看到,针对Kubernetes1.19.3的基础镜像列表:
此时,不要着急,如果是Mac用户,需要单独删除一下缓存:
Windows用户不需额外操作,直接重启Docker-desktop,并且点击开启Kubernetes服务:
随后,在命令行中键入命令:
如果能返回版本号说明安装和配置成功:
接下来,我们简单的部署一下Kubernetes容器,看看和Docker部署有何不同,先来看看Docker传统的部署方式,假设部署一台redis应用,首先拉取镜像:
启动容器:
使用redis客户端进行链接:
返回数据库链接状态:
没有任何问题,因为Docker直接操作的对象就是镜像和容器,而Kubernetes是基于Deployment来对集群的Pod和rs服务进行管理,每一个Deployment 都对应集群中的一次部署,所以Deployment是基本的 Kubernetes对象。
首先建立Deployment对象:
这里镜像还是使用刚才拉取的redis镜像,deployment别名设置为redis:
创建成功后,启动rs服务:
这里的端口号是pod中隔离容器的端口,而非主节点端口:
随后获取启动的pod列表:
我们知道pod是集群执行的最小单位,这里使用get pods来查看运行的pod:
可以看到已经运行成功,最后需要将pod端口和主节点端口进行端口映射操作:
这里的参数就是pod的name:
随后使用redis客户端进行链接:
这里就部署成功了,虽然流程上要比Docker直接部署要略微繁复一些,但是Kubernetes自带良好的伸缩和扩展以及高可用特性,一旦pod僵死或者宕机,可以自动生成新的pod的来实现高可用。
接下来尝试一些进阶操作,部署Gunicorn+Flask的Web应用,还记得之前的这篇文章:利用DockerHub在Centos7.7环境下部署Nginx反向代理Gunicorn+Flask独立架构吗?里面详细阐述了如何使用Dockerfile打包镜像,这里我们拉取已经打包好的flask+gunicorn镜像:
接着建立基于deployment的部署配置文件:deployment.yaml
这个配置文件的含义是:将本地的myfalsk镜像作为Deployment基础镜像部署,集群运行四个pod来维持生产环境的服务保证,运行协议当然是TCP,主节点端口号和pod端口保持一致都是5000
然后执行命令启动服务:
查看服务状态:
可以看到四台pod同时运行,访问网址:http://localhost:5000
没有问题,即使我们手动kill一台pod:
可以看到集群立刻又会重新生成一个pod来维持服务稳定,这就是Docker原生容器所不具备的高可用特性。
结语: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阿里、字节跳动、腾讯、百度等中国互联网行业巨擘们,都在加紧深耕容器领域,而Kubernetes也是这些大厂未来的战略核心。有了Kubernetes,我们就可以将整个大规模的服务器对计算资源抽象化通过一个个容器进行自动化且细致化管理,将最终的应用服务交还给用户,而用户则并不需要关心容器本身。最后,奉上项目地址与君共飨:https://gitee.com/QiHanXiBei/myflask
到此这篇kubernetes读法(kubernetes读音)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do-docker-k8s/6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