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辣”“芭比Q了”……听到这些表述,许多成年人可能一头雾水,但这已经是许多孩子的口头禅。近日,记者围绕相关现象展开调查,对“网络黑话”的传播方式和治理难点有了进一步发现。
所谓“网络黑话”,是指歪曲汉语音、形、义,具有隐晦性、怪诞性的网络流行语。这些黑话是怎样风靡的?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将近2亿,中小学生上网,除了学习、玩游戏和看短视频是大头。有的电竞玩家为配合游戏环节,故意说一些中英混杂的语汇;有的视频博主为营造互动效果,刻意对一些常用说法改字变调。听得多了,这些网络黑话自然就入脑入心。
如果将语言仅仅当作一种交流工具,“网络黑话”似乎不足为虑。但语言,特别是中国语言,还承载着深层的文化与情感。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息息相关,也会“用进废退”,习惯了轻佻、同质、碎片化的表达,大家的思考能力和严谨表达能力,恐怕是要退步的。未成年人正处于求知成长的关键时期,规范表达尚未学好,反而满嘴黑话连篇,长此以往,难保就不会“好好说话”了。
如何清理“网络黑话”?网信部门已部署开展多轮专项行动,不少网络平台也制订了相关内容标准。但互联网变化迅速,“网络黑话”天天在更新,导致“老梗治不尽,新梗吹又生”。这种更新速度,让相关线上治理力有不逮。另一方面,“网络黑话”正成为孩子的“社交货币”,越新的“网言网语”越会被他们当作“酷言酷语”,有的还把说黑话者定义为“自己人”。
由此可见,要治理好“黑话烂梗”,决不是给孩子讲讲大道理就能行得通的,还是要拿出一些针对性的举措来。特别是网络平台要加快过滤速度,优化自身算法推荐机制、内容治理机制、未成年人使用模式,尽量阻止新的黑话发酵流行。学校也应做好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重点提升孩子们的网络素养和认知能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灵魂。当代人无法退回无网时代,但这不是随波逐流的理由。领悟汉语之美,学会好好说话,这也是对所有人负责。
到此这篇cnn什么意思骂人(我cnn是什么意思)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cjjbc/5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