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进入正文。
1、《呼吸》章
我理解这章为对孩子死亡的恐惧,相信在如今短视频各种捕捉母亲焦虑的时代,这种恐惧对很多母亲来讲并不陌生,“有人不分昼夜地冲到宝宝的婴儿床前,看看他们是否还活着”,虽然作者没有,但却从好朋友那里切身体会到了。
另外一种恐惧,源自带孩子外出,作者说“在这些场合,我总是苦不堪言,责任与担心让我无法放松,心中充满了不祥的预感,以至于忘了呼吸。我开始头痛,疼痛感在我胸中蔓延。后来我记起来了,吸了好几大口滚烫的空气,它们涌入了我干渴的肺部,让我的喉咙发烫。仿佛在这些场合,我由于忙于照顾别人,居然顾不上让自己活下去了。”
我目前还感受不到这种恐惧,但我对于未来出行有另一种隐隐的担忧,因为在各种新闻里,我感觉到了一种对儿童的不友好,我理解隐藏在这些抱怨情绪背后的原因,也能换位思考代入不希望被打扰的心情,可我确实没有把握养出一个别人理想中的“乖小孩”,也无力承受来自他人不友善的眼神,至于被理解,更是一种奢望。
在这章最后,作者在跟朋友聊天中获得了共鸣和支持。
“我谈到了这一切有多么的艰难,谈到了夜晚多么混乱,白昼多么迷茫,谈到了没有朋友,被过去放逐、遭到排斥,谈到了宝宝无言的专政,以及独自陪着他们一整天这项奇怪的让人着迷的任务,还谈到了我觉得自己患了幽闭恐惧症,觉得自己被关在了一个盒子里,觉得无法呼吸。”
这就是发声的意义吧,无论多么糟糕的环境,被理解和支持都会让人心里更舒服一些,也能获得支撑下去的勇气,但绝对不需要“你这算什么”的高高在上姿态。
2、《妒火》章
随着孩子长大,最初阶段的“妈妈—宝宝”共生关系逐渐解体,而这个过程中,孩子的适应性远远好于母亲,所以作者说“我发现,虽然我希望她能够独立自主,而实际上我所希望的,是自己不去依赖她,而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你可是从我身体里出来的!我想说。”
这种反应也出现在孩子进入幼儿园或大学的全职妈妈身上,记得有位明星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提到,他非常直接地跟母亲表达,不是我需要你,而是你需要我,现场的其他嘉宾都感慨他的大胆。
作者还提到,“我常听人们说,因为自己做了父母,他们真能理解自己的父母了。这种情绪让我很不安,也让我有种不祥的预感,仿佛某种错误像疾病被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去。”
这也激发了我对亲子关系的反思。我理解了哪些父母的心情呢?大概是在TA生病痛苦时希望代为承受,希望TA的成长能够顺顺利利,健健康康……至于要修正的错误是哪些呢?最重要的一定是性别观念,可能也包括对“听话”的盲目迷信,还有一点点对冒险的恐惧……
我相信亲子关系是需要终身反思的议题,我很期待自己在这方面的反思和探索,也希望能及时记录下来珍贵的时刻。
而不再被强烈依赖的母亲面临的情况是“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我不再与时间同步存在,时间在我这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延迟,仿佛我在打越洋电话。我想这便是做母亲的意义。”
我猜,这便是现在大家在谈论全职妈妈回归社会的困境时说的“与社会脱节”吧,毕竟全职妈妈的世界与外界截然不同,从一种世界进入另一种世界的确需要时间来适应,就像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国内进入国外。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全职妈妈,在她们重新进入职场时,常常伴随着自我否定的声音,有一种肉眼可见的迷茫和焦虑,需要很多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自我接纳。而这也会是我即将面临的课题,希望未来的我可以幸运一点。
到此这篇重绘你的生命底色第一章内容概括(重绘你的生命底色第一章内容概括100字)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 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bcyy/6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