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简介主机之间一对一组的通讯模式,也就是加入了同一个组的主机可以接受到此组内的所有数据,网络中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只向有需求者复制并转发其所需数据。主机可以向路由器请求加入或退出某个组,网络中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有选择的复制并传输数据,即只将组内数据传输给那些加入组的主机。这样既能一次将数据传输给多个有需要(加入组)的主机,又能保证不影响其他不需要(未加入组)的主机的其他通讯。
组播的优点:
1)需要相同数据流的客户端加入相同的组共享一条数据流,节省了服务器的负载。具备广播所具备的优点。
2)由于组播协议是根据接受者的需要对数据流进行复制转发,所以服务端的服务总带宽不受客户接入端带宽的限制。IP协议允许有2亿6千多万个组播,所以其提供的服务可以非常丰富。
3)此协议和单播协议一样允许在Internet宽带网上传输。
组播的缺点:
1)与单播协议相比没有纠错机制,发生丢包错包后难以弥补,但可以通过一定的容错机制和QOS加以弥补。
2)现行网络虽然都支持组播的传输,但在客户认证、QOS等方面还需要完善,这些缺点在理论上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只是需要逐步推广应用到现存网络当中。
② IPv4 映射 以太网地址
1)以太网地址的高24位总是为:01:00:5e。
2)下一位(高序第25位/第低序24位)总是为:0。
3)低序23位:复制多播组IP的低序23位。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多播组IP的高序5为在映射以太网地址时被忽略,所以32个多播地址将被映射为同一个以太网地址,映射关系不是一对一。
③ 数据报传输处理
1)源IP主机将多播目的IP映射为一个多播以太网地址,并将以太网首部,IP首部,UDP首部,UDP数据组成一个UDP数据报,以以太网帧的形式发送到其所在子网中。
2)子网中的其他主机的以太网接口接收到该以太网帧时,先将该以太网帧中的目的以太网地址与自己的以太网地址对比,如果之前加入了某一多播组,以太网接口将标识接收目的以太网地址为该多播组IP映射的以太网地址的以太网帧,对比时将存在相同的以太网地址,继而读入整个帧并传入到IP层继续处理;如果没有加入,则不存在,忽略该以太帧网帧。
3)在IP层处理该分组,比较该分组的目的IP地址和主机所有的IP地址是否存在相同的,如果之前加入了某一多播组,IP层将标识接收该多播组的数据分组,对比时将存在相同的IP地址,继续传入到UDP层处理。;如果没有加入,则不存在,将丢弃该分组。
4)在UDP层处理该分组,比较该分组的目的端口和主机所有的绑定的端口是否存在相同的,如果存在,则继续传入到绑定进程处理,如果不存在,则丢弃该分组。

④ 特殊的多播组IP
1)224.0.0.1: 所有主机组。子网上所有具有多播能力的节点(主机,路由器,打印机等)必须在所有具有多播能力的接口上加入改组。
2)224.0.0.2: 所有路由组。子网上所有多播路由器必须在所有具有多播能力的接口上加入改组。
到此这篇udp广播和单播(udp 单播)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bcyy/3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