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研究生的时候,导师让我研究德州仪器dsp的代码,那时候主要芯片也就是C2000系列的2812和28335,具体参数记不清了,那性能是远超单片机,不过其实也挺差的,跟处理信号的芯片比起来,最多能跑个德州仪器的实时操作系统,当然,几乎没人用那个操作系统,基本即使当单片机用。
说说当时的研究成果吧,至少,感觉在那时也算是我的专精,时间有些久远,只能说说大概的样子。其实就是模块包,有很多算法模块,跟仿真软件里配备的差不多,比如park变换,pi调节器低通滤波器之类。具体的实现可能有点超乎你的想想,这些算法包里,并不包含函数,所谓函数其实都是些宏,然后声明了一些全局的结构体,然后这些结构体就是这些模块的输入输出。
其实吧,实际上是没有函数调用的,其原因是因为,函数调用的话,你就要出入栈一次,是有可见的损耗,当时在dsp里面编程的话,是不支持c里面maloc这种操作的,因为原始就没有分配堆,栈需要在编译时定义大概的长度,很短,所以是不存在递归的。
那么大家肯定要说,这样多落后啊,那我再补充下上下文,其实,当时德州仪器提供的是一种基于模型编程的方案,简单说就是先再simuink里设计好控制模型,直接翻译成dsp里面的代码,类似PLC的图编程,这个概念其实一点也不新鲜,到处都是,比如shader编程,都是直接使用图形化工具生成代码,前端也有litegraph.js这种引擎,实在是太普遍了。就跟最近几年火起来的无代码低代码编程一样,业务人员直接开发。所以其实还是挺先进的。
其实说到底,单片机,dsp里面的东西,我个人理解还是算固件,跟你看到的码农从事的软件行业是不同的。软件的第一要义,就是必须易于修改,这是软件区别于固件的最重要特性。所以其实以软件的标准去要求固件开发者,也是非常不合适的。从固件开发者的角度来看软件开发也很可能是荒谬的。
到此这篇条件变量和互斥锁的关系(为什么条件变量要和mutex锁一起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推荐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编程的领域有一番成就!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将相关资料发送至xkadmin@xkablog.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xkablog.com/bcyy/12097.html